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

Simplicity is beauty

文: Tim
八月最後一個假日,被妻押著到故宮,去看陳其寬先生90紀念展。我自己沒有藝術細胞,不知如何去形容陳先生的畫,但腦海中一直存著那些畫的影像,感覺是歡愉的,無法忘懷。而且若不將這種感覺寫出,好似無法去思考其他的事。

取自:http://www.npm.gov.tw/exh98/chikwan/chinese/full_less.html

陳其寬先生是建築科班出身,抗戰後赴美留學。本來在葛羅培思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,並在麻省理工學院兼課,後來貝聿銘邀他回台參與東海大學校園規劃。成為東海 大學建築系創系系主任,設計並監造路思義教堂。他是建築與繪畫兩棲的大師,但後來捨建築全心致力於繪畫,因為建築設計無法不聽他人意見,而繪畫可隨心所 欲,盡情的創作。2004年獲頒國家文藝獎。

陳先生繪畫使用中國傳統水墨素材,由於其建築的專業背 景,其畫風和其他畫師有顯著不同,所作繪畫具有建築的線條和空間感,而且表現虛擬、超時空、多次元的擴張狀態,在藝術創作上深具獨特性。漢寶德先生形容其 畫具有「Simplicity is beauty」的意境。(以上摘錄自故宮所作紀念展簡介)

沒有看畫僅看文字,真的很難體會繪畫的意境,而且故宮的紀念展已結束,筆者鼓勵大家上網去尋找,可以找到陳先生的故舊門生 、展覽舉辦單位等放置在網路上的幾幅代表作,聊勝於無。

他的創作思維值得大家學習,筆者由故宮紀念展簡介上,抄錄陳先生自述的一些話,供大家在創作新產品時參考。

發掘中國思想的根,
探索中國藝術中的永恆特色,
體驗現代生活中. . .
捕捉一剎那的靈感,
嘗試見人之所未見,
思人之所未思,
畫人之所未畫,
創人之所未創,
捨不得丟棄毛筆、宣紙、墨,
畫空間、時間、仍免不了人間。

陳其寬

宮崎駿美術館(Ghibli Museum)- 藝術創新的價值

文、攝影: Tim
2009 年6月底赴東京受訓一週,順道前名聞遐耳的宮崎駿吉普力美術館(Ghibli Museum),該館面積並不大,筆者估計基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,建築物有地下一層,地上三層, 所以總樓層面積共約4000平方米,扣除兒童遊樂區與販賣區等,筆者估計其可參觀面積約在1000坪左右,可以說是一個迷你型的美術館,詳細參觀約需2小 時.

前往參觀者必須預先在日本的便利商店購票才得進入,而且星期假日的門票在一星期前就已售罄,可見該館人氣仍旺,但筆者在非假期前往參 觀時,感覺兒童觀眾不多,大多是懷舊的成人,可見藝術創新的價值有其特有的持續力. 館內陳設大都是宮崎駿所領導的團隊過去的創作,陳設的目的在說明卡通動畫的原理,該館擺了很多動畫播放的設備,大都為齒輪組成,大小齒輪搭配,以省力的方 式快速的轉動,圖畫經由快速轉動通過肉眼,就變成連續動作. 其原理有如間歇性的拍攝花朵的綻放,累積眾多的照片後,再快速播放,就可看到花朵連續開放的情形.

館內有一顯眼的陳設,就是將其二部舊影 片所繪製的圖片全部整齊堆疊,放在某一展覽室的正中,顯示二部動畫影片各由15和17餘萬張圖片組成. 可見卡通動畫的製作也是一種"苦力經濟",在量產的過程中,和生產線一樣需要一般的作業管理(Operation Management),這在早期可能和創新管理同等重要,創新是價值的源頭,但沒有後續的量產管理,價值可能就無法呈現. 但現在由於科技的進步,前面所說的苦力作業,已可運用電腦運算迅速完成.

創新的循環一般分為 Design, Build, Test三個階段, 第一階段為企劃設計也就是構思影片情節以及劇中人物畫像的階段,這一階段應是最具挑戰以及最創新的部份,據說宮崎駿先生在構思"魔女宅急便"劇中的女主角 時,常獨自坐在街角觀察路過的少女,讓人以為瘋漢. 可惜這種創作過程沒有重建放在館中,讓後人體會創作的辛苦與得來不易. 但館中倒是陳列了不少精緻的繪畫,以及繪劃完後測試動畫效果的實作場景,讓參觀者知道 Build & Test的過程.

美術館外面就是東京珍貴的"井之頭恩賜公園",公園面積極大,內有萬餘株參天古木,散步其中彷彿進入森林隧道,另有寬廣天然的"井頭池", 池旁有數百棵櫻花與梅花. 回程漫步其中,筆者一直在想, 此一天然景象和宮崎駿團隊的創作是否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