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行義路上山,開車不到十幾分鐘就到了泉源路。左轉路邊有停車位,沿著小路走上去,順著刺鼻的硫磺味就看到了「硫磺谷」的噴氣孔和溫泉。遇到一對新人在此出外景,拍出來的照片應該很獨特吧?
登山步道維修得很好,走著走著還可以看到溫泉噴出的白煙。
溫泉、小徑、經過風化作用的砂岩,形成奇妙的景觀。
「野外所觀察的砂岩顏色為何經常呈紅色或黃色?外觀呈紅色或黃色並不是砂岩真正的顏色,而是受到自然界的風化作用所造成,風化作用將砂岩中含鐵的礦物氧化成為氧化鐵(褐鐵礦),使得石頭的外表或內部沉澱了紅色的氧化鐵,因而被染成紅色或黃色。」取自「阿山的地科研究室」(台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的網址,內容很豐富):
「噴氣孔是如何形成?接近噴氣孔時,愈覺得空氣愈有刺鼻的感覺,這是空氣中含有硫化氫(H2S)的氣體。噴氣孔周圍黃色的硫磺結晶是如何產生?硫化氫噴出之後與空氣中的氧氣產生化學作用,立即在洞口周圍形成硫磺結晶,形生硫磺結晶的噴氣孔又稱為硫氣孔。」
「為何硫磺谷周圍砂岩的顏色都呈灰黑色?
奇特的是:附近的芒草依然自在的迎風搖曳。
附近的植物也是生意盎然,一片青翠。硫磺似乎對它們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。
離開這個Tim說孩子還小時曾經帶他們來過的地方---我可是一點印象都沒有,不知道兩個孩子記不記得?
沿著東昇路,到了陽明公園。一千六百多棵的櫻花,已開了不少。陰雨濛濛中賞櫻別有一番韻味。遊客稀少,才能拍到這樣的花間小徑,杳無人跡。
盛開的櫻花叢間看花鐘,好美!
住在陽明山腳下的我們,有這樣的後花園是何等幸運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